南宫NG28(中国)官方网站

洛阳优沃仕家具有限公司

集团内邮 | 信息系统 | 协同办公 | 企业邮箱

搜索
搜索
imgboxbg

奶业协会

Dairy Association

全部分类

新闻资讯分类

资讯分类

【调研报告】湖南省奶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分类:协会新闻
  • 作者:
  • 来源:湖南畜牧水产信息 2018年第9期 省局草食牧业处 省奶业协会
  • 发布时间:2018-07-04 11:0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调研报告】湖南省奶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概要描述】

  • 分类:协会新闻
  • 作者:
  • 来源:湖南畜牧水产信息 2018年第9期 省局草食牧业处 省奶业协会
  • 发布时间:2018-07-04 11:02
  • 访问量:
详情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却是奶业小省。为找准制约我省奶业发展的原因,提出破解奶业发展难题的措施,加快奶业振兴,近期,我们组织对全省奶业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产业现状

 

       近年,湖南奶业在产业变革中激流勇进,取得一些成效,呈现出一定特色,2017年全省奶业总产值48.98亿元,其中奶牛养殖产值3.98亿元,乳品加工业产值45亿元,振兴有基础。

 

1.奶牛养殖情况。我省奶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曾经历过辉煌,本土的亚华乳业曾一度跻身全国奶粉企业5强。但在遭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2012年“黄曲霉毒素事件”沉重打击后,奶牛存栏最低时仅1万头,销售额聚降至全国的0.5%,跌入历史最低点。2013年之后,我省奶业再整旗鼓,通过兼并重组,整合改造,又逐步恢复发展。到2017年,全省奶牛存栏回升至2.75万头,生鲜奶总产量9.6万吨。生产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成年母牛头均单产5.8吨,规模化牧场平均单产7吨以上,分别比2012年增长38.1%、34.6%。总体看,我省奶牛存栏数和牛奶产量均处国内相对靠后位置,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单产水平和奶源质量有待提升。

 

2.产业分布与特点。从产业分布看,形成了4个产业优势区。一是草山资源区。以南山牧场为代表,已成为城步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有南山牧业、羴牧科技2家奶业龙头企业。二是以常德为代表的洞庭湖平原饲草供应优势区。以优质、平坦的土地资源进行青贮饲料机械化规模种植和加工,发展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代表企业有金健乳业、德人牧业。三是以长沙市为代表的城市消费型奶业区。瞄准乳品消费市场,发展城郊型奶业,新希望乳业、皇氏集团等中大型乳企相继进驻,优卓牧业建成投产。四是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奶业发展区。以永州为代表,发展中大型规模牧场,面向粤、港等地提供优质奶源,江华温氏乳业一期5000头规模牧场建成投产。从养殖规模看,全省奶牛养殖场(小区)平均存栏数300头,200头以上的规模场(小区)存栏比例占全省奶牛养殖量的90%以上,新建牧场均为千头以上存栏规模,散户养殖基本退出,规模化程度较2012年提高50%。从养殖装备看,省内奶牛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80%以上牧场采用TMR饲喂,畜舍环境人工控制、自动清粪系统、青贮玉米机械化收割、污水自动处理系统等现代奶业装备不断完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从奶畜品种看,由传统的荷斯坦奶牛到娟姗牛、奶山羊等多品种养殖格局初现。从奶源品质看,近3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体细胞数平均在30万以内、细菌总数在25万以内,乳脂、乳蛋白率平均达3.45%和3.15%以上,各项指标优于国标。总体而言,产业布局较合理、发展方向明确、质量控制体系整体提升,我省奶业振兴有望。

 

3. 奶品加工及消费情况。全省奶品生产加工有三种类型,一是奶粉生产,以进口或国产优质奶粉为原料,生产加工灌装、袋装奶粉,年产值20亿元以上,主要有澳优、合生元等知名品牌企业。二是液态奶生产,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低温奶(巴氏奶和酸奶)和高温灭菌乳,全省有液态奶生产企业8家,2017年总产值约10亿元。三是复原乳和乳饮料生产,以外购奶粉为原料,生产瓶装厅装常温乳饮料,省内企业年产值约15亿元。

 

二、问题和困难

 

       据调研分析,我省奶业发展滞后,存在资源条件、生产管理、龙头带动、资本投入、消费习惯、扶持政策等多方原因,主要有:

 

1. 原奶单产低,养殖成本高。调查了解,2017年我省规模化奶牛场平均原料奶直接饲料成本2.42元/kg,平均原料奶的综合成本3.99元/kg,比全国平均原料奶的综合成本约高1元/kg;我省原料奶收购价格年平4.07元/kg,利润空间为0.08元/kg,利润率仅2%;我省规模牧场生产水平不足发达地区的70%,经济效益不佳。原因:一是优质粗饲料供应不足。湖南属高温高湿气候地带,空气湿度大、雨水多,适合高产奶牛的优质牧草生长慢、产量低、比较效益差,易霉变,品质差,加工难,加之山区机械化收割困难,人工成本高,优质青干草本地化供应严重不足,基本靠异地调入。据统计,2017年全省规模奶牛场青干草95.4%为苜蓿、羊草、燕麦草,外调占97.5%,其中33%为欧美进口;三种草料到场价格分别为每吨2766元、1585元、2342元,粗饲料综合成本较东北、西北牧草主产区高25.3%。粗饲料本地化供应方面,主要为全株青贮玉米和禾本科青草,占总粗饲料比不到5%,且全株青贮玉米综合成本达635元/吨,比国内奶业主产区高41%。因优质粗饲料供应不足、成本高,部分牧场减少用量或以营养价值低的稻草、玉米秸秆替代,难以满足高产奶牛营养需要,导致奶产量、乳蛋白和乳脂率偏低。二是奶牛生产性能不优。奶牛育种周期长,经济效益慢,牧场对育种工作重视不足。奶牛良种化是一个长期化、需要持续坚持的过程。虽然国家已连续十年实施奶牛良种补贴,良补覆盖率达到100%,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也持续了十多年,但目前我省大多牧场奶牛系谱档案资料不清、繁殖资料不全、DHI数据未能有效应用、体型外貌鉴定工作基本未开展,难以实施有效的选种选配;加之对犊牛和后备牛培育不够、低产母牛淘汰率低等原因,致使奶牛群体改良效率低、速度慢,生产性能不优。三是热应激严重。奶牛耐寒怕热,在气温24℃以上出现热应激反应,30℃以上出现严重反应。在我省,奶牛每年有5个月以上处在热应激环境,严重影响生产。现有奶牛养殖场主要采用简单喷淋和通风的降温方式,效果有限,据估计每年热应激造成牛奶产量下降20%~35%。四是饲养效率不高。多数奶牛养殖场(小区)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意识较淡薄,配种、接产、挤奶等操作不规范,导致奶牛繁殖系统疾病和乳房炎等高发。此外,饲料搭配不均衡、营养供给不平衡,直接影响产奶量,影响奶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据统计,全省奶牛产犊间隔长达445天,个别场奶牛空怀率达20%~30%,犊牛成活率不到92%,影响养殖效益。奶牛信息化管理、科学分群管理、日常保健程序、奶牛卧床、机械修蹄、高品质全株玉米青贮等新技术,除在少数现代化大型养殖场采用外,其他养殖场(小区)推广少。五是粪污处理成本高。近年,养殖污染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迅速,一个千头奶牛场日产粪便和污水分别为40吨、60吨。一些牧场环保措施不力,粪便不能有效利用,以致处理难、成本高、压力大。

 

2.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支撑能力较弱。与全国奶业20强比,我省奶业龙头企业还很弱小。一是品牌不强。品牌是奶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目前我省奶业虽有一些区域品牌,但都属新生力量或处于产业调整期,自有品牌挖掘不够,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差异性不大,宣传力度不强,知名品牌为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且品牌管理、营销经验不足,导致奶制品市场占有率低。二是产品创新不够。我省乳制品基础领域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但近十余年来在产业变革中失去了先机,乳制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足,产品创新体系不健全,畅销市场的新产品少。三是资金瓶颈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乳企盈利能力弱,普遍没有形成资本积累,资金投入有限,奶业全产业链的标杆企业还未形成,在相当时期内,这将是制约我省乳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奶源基地培植不足。全省仅50%的奶企拥有自主奶源基地,很大程度依赖于外来奶源。阻碍奶源基地发展的原因,其一是改扩建或新建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其二是养殖环节效益低,融资渠道窄,投资积极性不高;其三是受制于用地指标、报批周期较长等,项目落地难。从而导致我省奶企大量从省外甚至境外调入生鲜乳和大包原料奶粉,降低了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养殖利润偏低。近年,受国际市场奶源价格冲击和乳品加工对奶源要求不规范影响,加之液态奶生产企业效益普遍较差,造成原料奶收购价相对较低,且饲草价格上涨,奶牛养殖利润更低,约60%的牧场处于不赢利甚至亏损状态。目前,我省原料奶收购尚未形成良好的价格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部分奶牛养殖方没有与乳企建立利益共同体,奶业“养加”环节地位不对等,奶牛场明显处于弱势,特别是在生鲜乳定价、奶源供给以及投入品的选择上,奶牛场缺乏话语权,乳企对生鲜乳限量、降价、拒收现象时有发生,养殖方利益难以保障。从整个产业链分析,奶源供应环节的投入约占整个奶业产业链的60%,加工、流通环节各占25%、15%;但从利润分配看,三大环节的比率为1:3.5:5.5,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致使养殖积极性受挫,养殖环节发育滞后。

 

4. 奶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是扶持政策乏力。当前,民族奶业振兴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与产业发达省区比,我省缺乏奶业综合性推进措施,产业盈利和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方面,奶牛养殖是不断扩大规模、增加畜位、转型升级的过程,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需持续性投资。而我省只有少量中央扶持政策,没有任何地方扶持政策。奶业扶持项目小、资金量少,尤其是政策实施的延续性不强,没有真正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只手”的无缝对接互补,一些制约乳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缺乏扶持政策。如2017年国家在取消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等项目后,我省无相应的过渡性措施,在奶牛养殖及配套服务等方面无扶持政策。另一方面,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质量安全等问题,损失最重、受伤最深的是奶农。二是市场消费信心不足。“三鹿奶粉”事件直接动摇了国人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饮奶习惯,动摇的是国人对国产品牌奶制品的信心,损毁的是民族奶业市场,给奶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事件的“后遗症”在消费者心中很难散去,加上进口奶的冲击,直接对上游养殖造成致命打击。这种震荡是全盘性的,湖南同样面临重拾消费信心的严峻考验。但目前无论是政府层面抑或企业层面,都对奶制品消费宣传引导不够,消费者缺乏对奶业的全面客观认识,消费观一直未根本性改变。据统计,湖南城镇居民人均鲜奶消费量仅1.1kg,年人均牛奶消费量22公斤(全国平均37公斤),不到亚洲平均水平的1/3,不及世界的1/5。三是市场占有率低。据调查,我省本土品牌市场占有量仅1/5左右。目前本土企业虽然雄心壮志,也充分意识到奶业发展靠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正逐步拧成一股绳,潜心研究策略保市场争份额,在行业领域内迈开了一大步,但仍处于夹缝中求生存境地,市场发育仍不容乐观。

 

三、前景和机遇

       湖南奶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前景看好。一是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奶业仍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前景广,每年新增人口约600万,因人口新增每年乳制品消费增长4%~5%;居民收入年增长超过10%,可拉动消费增长8%;目前国内人均奶类消费空间还很大,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分析,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到2020年乳制品消费市场预计增长1倍。从奶制品市场消费看,湖南有近7000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超过3700万,最新统计,城镇人口牛奶年人均消费量达200元,牛奶年消费额80多亿元,如果达到亚洲或者世界乳品消费平均水平,全省奶品消费额达300多亿元,市场潜力巨大。消费的持续刚性增长必然带动奶业发展。二是政策向好。从政府层面而言,奶业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席大大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振兴民族奶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振兴民族奶业问题,将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重塑消费信心、振兴民族奶业提出明确要求。国家相关部委出台《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时期奶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各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整顿奶业,狠抓质量监管、技术进步、生产发展、消费引导和品牌建设,奶业振兴已具备坚实基础。三是国际市场环境趋好。从市场环境而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密切关联,而当前国际奶业形势出现了新变化,进口奶粉折合成原奶的价格已经高于国内牛奶的平均价格,接近甚至高于大牧场价格。国内生鲜乳低价运行已三年有余,周期性调整已经触底,国内原奶价格出现企稳迹象,价格反转上升是必然,奶价将走出低谷。从奶业产业链各环节看,我省的奶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有基础,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奶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整个大环境趋势转好。四是消费升级带来新机遇。中国乳品消费结构将转向低温乳品(巴氏鲜奶、低温酸奶和奶酪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巴氏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2015年巴氏奶市场规模达300亿元,增速远大于常温纯牛奶的增速,这是我省奶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低温巴氏奶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能使用奶粉还原,也不可添加任何防腐抑菌物质,并需要冷链储运系统,只有在当地拥有奶源基地的企业加工巴氏奶和发酵奶等低温奶产品最为可靠、质量安全更有保证,产品配送成本也最低。湖南除了本省消费市场的逐步拓展,邻省市场也将成为我省乳业的重要拉力,我省毗邻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乳制品消费重要市场,交通便利,与其省会城市均在4小时车程范围内,处于低温奶销售和奶源运输的最佳半径范围,区位优势明显。低温奶将成为湖南奶企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新增长点。

 

四、对策与建议

 

       湖南奶产业虽小,但特点明显、亮点突出,具备一定的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要瞄准本省和周边地区大中城市,尤其是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突出重点消费人群,主攻和抢占低温乳品市场;宣传先进乳文化,培养开发乡村新生消费市场;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实施品牌战略和绿色发展,突破生产技术瓶颈;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和产业服务,同向发力,实现我省奶业复兴大有希望。如何提质增速,做大做强,应从以下方面发力:

1.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一是鼓励产业优势区农村开展粮改饲,建设优质饲草饲料种植加工基地,筛选优良牧草品种,研制适合本地的牧草耕种收储农机设备,实现优质青干草本地化供应,解决优质草料供应难题。二是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基地。综合考虑饲草料供应能力和土地粪污消纳承载力,发展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实施“牛下乡,奶进城”战略,在资源优势区域建设奶源基地,并采用托管饲养模式建立后备牛养殖基地。三是提升奶牛养殖现代化水平,全面实施散栏养殖、性控精液、TMR饲喂、电子信息化管理、全株青贮、栏舍环境人工控制和防暑降温等饲养新技术装备,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奶牛疫病净化和防治。四是加强奶牛育种,加快畜群改良,实施“牛群遗传改良计划”,开展牛群个体生产性能测定(DHI),选育组建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根据个体遗传评定和体型外貌鉴定结果,开展个体选配和群体选配;使用性控精液,提高核心母牛群母犊率,加快遗传改良速度;培育耐热性牛群,克服奶牛热应激。

 

2.发展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支持做大做强龙头乳品加工企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内在实力,引导企业深度开发原料奶,打造原生态品牌,开发特色高端奶制品。二是推进奶业三产融合。优先支持乳企建设或联合养殖企业建设自控牧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增强企业对奶源的控制力,保证原料奶的供给与品质。支持发展种草、养牛、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企业,鼓励牧场开展牧业观光旅游。三是推动奶牛养殖者与加工企业建立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完善双边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建设,引入第三方乳品检测机制,成立省级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引导乳企与奶牛养殖场(小区)签订购销合同,每季度发布一次全省生鲜乳收购参考价格,乳企执行生鲜乳收购参考价格,根据生鲜乳质量和市场行情向下浮动不超过限额8%,建立完善生鲜乳和乳品生产有计划同步发展制度。四是创新乳业运营模式。完善“公司+规模牧场”新模式,乳品企业与现代化规模化奶牛场不可分割,并延伸至饲草种植业。五是开发新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加大科研和产品开发创新力度,针对高端化、营养化、功能化、社群化、时尚化的消费趋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3. 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消费市场。一是积极培育市场。做好奶文化宣传教育,充分展示奶业发展成就和乳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状况,展现奶业发展蓝图。通过公益广告、乳品大使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奶文化,做好奶制品销售配套服务,引导扩大消费,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大力推广学生奶计划。“学生奶计划”不仅直接帮助改善少年儿童营养状况,促进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而且对于普及奶文化、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巨大积极意义。湖南有在校中小学生约730万,由于政策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多数地区在执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时未将学生奶供应纳入实施范围,多数学校根据省有关收费文件规定禁止学生奶进校区,仅43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推广学生奶计划,全省在校学生饮奶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5.7%,学生奶需求和潜力巨大。要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增加财政补贴,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规模和地域范围,培育国民牛奶消费习惯,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改善。三是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以及鲜奶、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养殖行为。建立收购原料奶的第三方检测机制。推进生鲜乳可追溯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重点对生鲜乳挤奶车间、收购站、乳企收奶区、运输车辆等全程视频监控,实现对生产、收购、运输无盲区监管,做到“来源清、去向明、质量佳”。

 

4. 强化政策措施,构建奶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奶业发展专项。建立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补贴、奶牛保险补贴、奶业农机补贴等;支持奶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集成与推广;支持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大牛舍改造、粪污治理方面投入。二是建立健全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对奶牛养殖场(小区)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贷款贴息,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降低贷款门槛,制定贷款担保政策。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省外和境外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是落实奶牛养殖农用地政策,将其纳入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在审批上放宽限制,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完善对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家庭牧场建设用地鼓励机制。四是协调税务、农业、物价、交运、环保、水务、电力等部门,在相关领域对奶业发展予以政策倾斜。

湖南南宫28NG相信品牌力量研究所
(湖南省家畜育种工作站)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长榔路8号
网址:
http://www.njfysw.com/
邮箱:hnsxmsyyjs@163.com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湖南南宫28NG相信品牌力量研究所    备案号:湘ICP备14012661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管理
友情链接: